受寧波海浪電器有限公司委托,杭州惠班企業(yè)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對寧波海浪電器有限公司開展了《組織管理效能提升》咨詢項目。項目始終堅持“以成果為導向,思想與技能同步改進”的輔導理念,進行組織管理咨詢的調研、設計、培訓與輔導。主要內容包括:1、公司組織結構設計。2、主業(yè)務流梳理。3、目標管理。通過惠班企管與海浪電器的共同努力,項目取得了預其的成果。
【項目成果】
一、思想變化:
1. 建立起按“組織原則”辦事的思想。越級指揮的現(xiàn)象明顯減少。按權限履行職責的意識的得到加強。
2. 建立起普遍認同的“關注目標、關注數(shù)據(jù)、用成果說話、主動溝通”的意識。形成了全公司注重月度目標在每天、每周、每月的實現(xiàn)。“面對困難想辦法解決,而不是回避”的“強化執(zhí)行力”的思想得到普遍認同。
3. 主業(yè)務流程清晰。銷售、技術、生產、采購、倉儲之間的訂單評審銜接、計劃之間銜接,采購與收料銜接,倉庫與車間發(fā)料的銜接與控制意識得到了大幅提升。
4. 生產系統(tǒng)內得以統(tǒng)一指揮,改變了原來的生產系統(tǒng)各自的為戰(zhàn)的現(xiàn)狀。真正轉變成“按統(tǒng)一的生產計劃”進行生產的思想。
5. 改變倉庫人員對倉庫員定位的認識,改變了倉庫人員原有的散漫思想,強化倉庫管控思想。
6. 改變了采購人員原來僵化地認為“供應商的問題,我有什么辦法”的思想。
二、技能變化 :
1. 董事長月例會會議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,而且會前的主管級以上管理人員的準備,會后的跟蹤、檢查、溝通提升等方面均得到大幅提升。目標管理職能得到了發(fā)揮。
2. 生產計劃管理能力得到加強。特別是在對原自制件車間的生產計劃,采購分解計劃均得到強化,特別是計劃管控方面,加強對計劃進度的管控,解決了原來的生產計劃“失控”的狀況。生產計劃管理職能得到了發(fā)揮。
3. 物料控制能力得到加強。無論是從采購數(shù)量與進度的控制,還是在發(fā)料的控制、以料退料補料方面均得到了有控制,改變了原來“想領多少就領多少”的狀況。在呆滯品處理與使用上也得到了大幅加強。倉儲與物控職能得到了發(fā)揮。
4. 在品質與技術管理方面,新產品試制評審機制得到落實。制程檢驗與管控得到了加強,特別是在原來自制件沒有品質管控的前提下。形成了每周品質分析會制度,通過品質分析會,提升品質意識、重點改進突出的品質異常。品質與技術職能得到了發(fā)揮。
5. 在售后服務方面,退機退件流程得到了完善,改變了原來售后部門很少與其它部門銜接的問題,讓售后與改進職能得到充分的發(fā)揮,更改進了售后部與其它部門的關系。
三、數(shù)據(jù)變化(部分):
序 |
項目 |
原水平 |
提升后水平 |
變化 |
|
1 |
行政管理人數(shù) |
145 |
126 |
減少了19人 |
減少率13%,減少年人工成本100萬元 |
2 |
半成品呆滯品 |
/ |
/ |
下降約40% |
|
3 |
原材料庫存 |
/ |
/ |
下降約20%,減少資金占用約1000萬,減少了庫容占用 |
|
4 |
冰箱門體報廢率 |
2.8% |
1% |
下降了1.8% |
下降幅度為64% |
5 |
冰箱箱體報廢率 |
0.6% |
0.4% |
下降了0.2% |
下降幅度為33% |
6 |
冰箱總裝車間效率 |
0.5臺/人工時 |
0.6臺/人工時 |
提升了0.1臺/人工時 |
提升幅度為20% |
四、制度與流程建設:
(一)組織管理方面
1. 新組織結構圖。
2. 各部門崗位設置圖與部門職能。
3. 各崗位職責 。
4. 權限分工制度 。
(二)流程管理方面
1. 訂單評審管理流程 。
2. 倉儲管理流程。
3. 生產計劃管理流程。
4. 采購管理流程。
5. 售后退機管理流程。
6. 產品開發(fā)與設計管理流程。
7.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。
8. 讓步放行讓步接收管理流程。
9. 品質異常處理辦法。
10. 非原輔材料采購流程。
11. 行政人員定編表。
(三)制度標準方面
1. 董事長例會管理制度。
2. 品質例會管理制度。
3. 主要目標指標體系。
五、 培訓與督導:
1. 《執(zhí)行力》培訓
2. 《倉庫管理》培訓
3. 《管理意識與目標管理》培訓
4. 多次對主要管理人員一對一思想與理念溝通
5. 多次對主要管理人員一對一溝通和落實部門職責
6. 督導BOM清單的梳理
7. 督導現(xiàn)場呆滯品的處置
8. 督導主業(yè)務流程的執(zhí)行
9. 建議行政管理人員的人事調整
【項目過程】
一、 目標管理:
1. 優(yōu)化了董事長月會、周會開會制度,突出了月度目標與重點改進工作的研討,在中層管理干部中樹立起以目標為導向的管理思想,并將管理思想逐級向下傳導,聚焦成效(效率、質量、成本等),用成果說話,用數(shù)據(jù)說話。用目標來落實職責,用數(shù)據(jù)與主要工作事項的完成情況來檢視職責的落實程度。
2. 通過月會前、月中的目標溝通,幫助各部門負責人檢視目標,并共同研究管理提升方法。切實提升高層進行目標管理的能力。
3. 以數(shù)據(jù)來衡量成果。逐步建立起了生產系統(tǒng)目標管理指標體系、數(shù)據(jù)體系。為務實的數(shù)據(jù)考核打下扎實的基礎。
二、 流程梳理
1. 恢復日生產協(xié)調會制度。及時協(xié)調供產,及時處理異常。
2. 全面優(yōu)化訂單評審、總生產計劃、車間周計劃分解、采購計劃分解,從而完善主業(yè)務流程體系并強化執(zhí)行。
3. 計劃的嚴肅性得到加強,以銷定產,杜絕了由車間自行決定生產數(shù)量的現(xiàn)象。減少了半成品庫存風險。
4. 建立起物料與生產計劃跟蹤體系,基本做到第一時間溝通與反饋物料異常。
5. 建立起物料收、發(fā)、換、退、補流程體系,從物料源頭控制材料成本。
6. 倉庫建立冷柜廠與自制件的銜接流程,避免半成品轉運失控的風險。
7. 建立售后退機管理流程,從退機管理提升售后服務水平以及產品品質。
8. 建立產品開發(fā)與設計管理流程,提升新產品開發(fā)管理水平。
9. 建立讓步放行、讓步接收制度;使品質異常得到有效處理,提升產品質量。
10. 優(yōu)化與精減了倉庫管理團隊、售后管理團隊。
11. 品質管理覆蓋到了各車間,改變了原來只對冰箱、冷柜組裝線進行檢驗的狀況。建立品質數(shù)據(jù)體系,為后期確定質量目標,以及質量分析與改進措施提供依據(jù)。
三、 公司組織架構設計與職責、制度建立。
1. 建立新組織結構圖,明確各部門之間的歸屬關系。
2. 建立各部門崗位設置圖與部門職能;確立了各部門的管轄范圍與主要工作事項。
3. 建立每個部門各崗位職責;改變整個管理團隊責任意識。
4. 建立權限分工制度,明確人事,財務、物資處置以及不合格品與品質異常處理的職責分工與權限設置。
5. 建立品質周例會管理制度,協(xié)調解決生產中的品質問題,提升產品的質量。
6. 建立生產例會管理制度,以生產協(xié)調會為載體,協(xié)調采購、倉庫、品質、工藝與各車間之間的銜接,及時解決生產異常。
7. 建立每周產銷協(xié)調會制度,及時協(xié)調銷售與生產、采購、倉庫、品質、工藝之間的銜接,解決生產或訂單異常。
8. 推行原材料倉庫早會,改變倉庫人員對倉庫員定位的認識,改變了倉庫人員原有的散漫思想,強化倉庫管控思想。
9. 建立了各個部門的管理數(shù)據(jù),為各部門考核提供依據(jù)。
四、 培訓與督導
1.倉庫員的技能培訓,提升倉管員的管理水平。
2、倉庫早會的督導:強力推行早會,及時總結問題,提升士氣,改變原來散漫的工作作風。
2.管理意識和目標管理培訓:強化管理人員的目標意識。
4. 輔導老師與各部門負責人溝通(主管級以上),部門職責中還沒完成事項與月度重點管理改進工作 。
5.及時進行小結,總結流程實施中的問題。